联系电话:0551-62650793
要闻资讯
首页 > 要闻资讯 > 媒体资讯 > 织密“保障网” 托起“安居梦”

织密“保障网” 托起“安居梦”

发布时间:2022-09-02 作者:admin 阅读次数: 来源:江淮晨报

相比每年耀眼的GDP数据,这组数据可能会被很多人忽视:合肥公租房保障门槛从2011年“收入线”8840元每年已经放宽至目前每年不高于42566元。“收入线”随着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每年自动调整,这样的涨幅,一方面说明近十年来合肥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另一方面,得益于合肥市房产局坚持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努力提升保障水平,分层次解决户籍家庭、新市民和产业人才住房困难问题。

合肥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今年65岁的高磊是天门湖家园廉租房的第一批租户,因病致残后的他无法正常找到工作,靠着低保生活。恰逢天门湖家园廉租房摇号配租,提起申请后,2010年9月就搬进了新房。

“非常感谢保障房政策,房子有电梯有热水燃气,交通也方便。2010年时1个月租金不到100元,现在随着物价上涨房租也涨了一些,总体还是很便宜,让我们免受风雨免受寒暑。”高磊告诉记者。

从廉租房到公租房,天门湖家园见证了近年来合肥市住房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

陈沁诗是个“90后”姑娘,2018年通过经开区招聘考试来到基层工作,单位给初到合肥的她申请了天门湖公租房。

一个月800元的租金让小姑娘乐开了花。“没想到公租房居住环境这么好,两室一厅一厨一卫,有空调有热水器,拎着行李就住了进来,小区里还有食堂、篮球场和共享书店,住得舒心工作都更有干劲了。”

陈沁诗介绍,合力叉车、雪祺电气等周边企业都在天门湖公租房设置了员工宿舍,保障了无房职工们的住房需求。如今,天门湖公租房三期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施工阶段,又将为社会提供数百套公租房源。

10年来,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坚持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努力提升保障水平,分层次解决户籍家庭、新市民和产业人才住房困难。全面覆盖户籍困难家庭,稳步提高保障能力,公租房货币化补贴标准由每平方米10元/月提高到每平方米18元/月,补贴标准提高了80%。

到目前为止,合肥累计实物保障户籍住房困难家庭超1.5万户,货币化保障4.88万户(次)、1.07亿元,解决了城镇收入和住房双困家庭基本居住问题。

织密“保障网”托起“安居梦”

合肥市公租房(含廉租房)的筹集主要分为市、区政府投资建设、开发区管委会投资建设和企业自建3种方式。

随着公租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合肥市不断织密“保障网”,让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乃至“新市民”托起“安居梦”,共享合肥发展红利。

2012年以来,合肥市在确保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依申请应保尽保基础上,不断扩大公租房保障覆盖面,将公租房保障范围扩大至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同时,将公租房货币化保障范围扩大至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

重点保障新市民群体。通过在服务齐全、需求旺盛的产业园区周边配套建设等方式,多措并举筹集房源,重点保障新就业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新市民群体。累计建设公租房7.47万套,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5万套,着力缓解新市民阶段性住房困难。

创新推出“菜单式”便捷服务

公租房运营管理水平在不断提升。合肥市住房租赁服务管理中心在开展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试点基础上,推广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委托专业机构实行专业化的管理服务,开展经常性社群文化活动,创新推出“菜单式”便捷服务,主动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免费上门服务等。为公租房小区的人居环境、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合肥市拥有市级公租房小区合计22个,26700多套,居住人员近5万人,人员居住密度较大,流动性较强,疫情防控管理更加繁杂。

位于包河区的美丹家园廉租房投入年份比较久,小区专门募集了一群爱心志愿者,专门为残障人士及孤寡老人提供相应人性化服务,协助核酸采集人员上门采集,帮助打印核酸采集所需健康码等。

“除了针对疫情防控的人性化服务之外,我们还将人性化服务作为常态化服务方式,融入到我们日常的服务工作当中去,让我们的公租房群众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充满温情的服务。”美丹家园项目部负责人罗守锁表示,小区物业还组织居民茶话会,丰富小区住户文化娱乐生活的同时,加强住户与住户之间的联系。

合肥市公租房管理也越来越智能化,通过合肥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信息平台,可以实现房源管理、准入管理、配给管理、配后管理、监督管理、信用管理等。

以每年都需要审核的市级公租房保障资格为例,户籍、机动车辆、社保、公积金、婚姻登记、工商注册等数据适时共享比对验证,切实提高了公租房申请受理、资格审核、年度复审等工作环节的办事效率。有效缩减了办理公租房业务的时间,群众“少跑路”,办事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