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551-62650793
要闻资讯
首页 > 要闻资讯 > 媒体资讯 > 点亮百姓安居梦 合肥老旧小区改造“擦亮”文明底色

点亮百姓安居梦 合肥老旧小区改造“擦亮”文明底色

发布时间:2022-10-25 作者:admin 阅读次数: 来源:新安晚报

“以前我们小区住宅楼入口、楼道口到处都是小广告,小区的路面破损很严重,停车矛盾也很大。现在再看我们小区变化真是‘翻天覆地’,我们老百姓的日子真是越过越舒心,越过越红火呀。”家住合肥市蜀山区名君家园的居民陈阿姨感叹道。笔直的柏油马路、加装的电梯、整洁的小区环境……名君家园小区的全新面貌已成为合肥老旧小区改造的“样板”。近年来,合肥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围绕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绿化美化、生活配套等方面进行整治升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现了城市“里子”“面子”双提升。在改造过程始终坚持民意为先、改出品质的原则,把改造作为关乎居民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民生工程来抓,在提升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的同时,带动城市文明程度持续升级。

精准把脉

让居民广泛参与改造

合肥市蜀山区名君家园小区建成于1999年,共有18栋住宅楼、440户居民。因年久失修、缺乏管理,小区存在基础设施陈旧、车辆停放不规范等问题,被列入合肥市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当年7月1日改造工程开工,对小区的建筑、排水、道路、绿化等13项内容进行改造,年底实现竣工验收。

   “原来我们小区环境很差,没有电梯,老人上下楼不便,停车也非常麻烦。”蜀山区名君家园居民徐际来说,小区改造后,一切都有了新气象。“现在不一样了,路平坦宽敞了、车位修得整整齐齐、电梯也有了,住在这里非常幸福,感谢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实事、好事!”名君家园是合肥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第一批示范项目,老旧小区如何改、改什么、改到什么程度,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因地制宜、精准把脉,不搞“一刀切”。“我们通过小区业主委员会,召开了几次业主大会,根据投票结果,确定了小区改造的初步方案,并将结果进行张贴。”西园街道光明社区党委委员王晶介绍,名君家园小区在改造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党建引领作用,按照“业主主体、政府引领、各方支持”的原则,让居民广泛参与改造全过程。一直以来,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凝聚小区居民共识、兼顾居民多元化需求是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治理的难点和堵点。将居民参与融入老旧小区改造的全过程,使居民从原本不关心小区建设的“局外人”,成为小区改造提升的“主人翁”,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群众满意度较高。

应改尽改

建立长效管理等九项机制

    后期管理是维护改造提升成果的落脚点,是决定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成效能否长期保持的关键。2019年10月,合肥成功入列老旧小区改造全国试点城市,建立健全“统筹协调、项目生成、资金共担、市场化方式参与、金融机构以可持续方式支持、动员群众共建、改造项目推进、存量资源整合利用、小区长效管理”等九项机制。

    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不断加强对改造后的小区维护管理,依法推动成立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在尊重居民意见基础上,引入物业公司进行管理或实行自治管理,保障改造后期服务管理质量。据悉,目前,合肥已改造的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覆盖面由原来的10%提升到80%以上,社会效益明显提升,全市老旧小区管理长效机制已经初步建立。

    截至目前,合肥市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旧貌焕新颜,居民的居住生活环境得以大幅改善。2012年以来,合肥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265个,改造总建筑面积3804余万平方米、14113栋、48.71万户,惠及136.79万余人。今年合肥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75个、454.82万平方米、1608栋、50374户,预估总投资173585万元。

    根据“应改尽改”的要求,“十四五”期间,合肥市还将计划改造提升老旧小区882个,其中2000年以前建成投入使用的老旧小区和政府投资建设的回迁安置小区将优先纳入改造范围,满足更多居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